新股发行吸引投资 战略配售成争议焦点 新常态还是新乱象?

北交所正在迅速吸引资金,新股吸引特别是发行新股发行的战略配售环节引发了广泛关注,高比例的投资内部获配成为讨论的核心。10月20日,战略丹娜生物发布的配售发行结果显示,战略配售投资者仅有两个主体,成争常态其中85%来自招商资管的议焦一个内部资管计划,15%属于主承销商招商证券,点新资管计划的还新获配比例接近初始发行规模的10%。

同样,乱象泰凯英的新股吸引情况也相似,其高管与员工设立的发行资管计划在发行中的获配占比达到87%,也接近10%的投资上限。此外,战略广信科技和奥美森的配售新股发行也显示出相似的趋势。随着这些结果的揭晓,引发了持续的讨论,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。

首先,内部职工股的比例过高引发质疑。根据规定,高管和核心员工可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参与战略配售,然而如今这一安排已成为主导,普通投资者的参与机会受到了限制,引发了“提款机”的疑虑。

其次,减持的可能性也引起关注。按照现行规定,战略配售的股份在限售期结束后可以减持,可能导致短期套现,对公司长期利益和中小投资者权益造成影响。

如资深投行人士所言,市场对利益分配模式的理解发生了变化。伴随新股普遍上涨,战配的收益确定性高,吸引了广泛关注。

北交所成立之初上市公司数量不多,市场反应平淡,然而自2024年以来,北交所新股发行量显著增加,盈利效应明显。2024年共有40家企业上市,首日涨幅均值达到266.08%,而自2025年以来的新上市公司更是高达331.56%。战配的高收益提升了其吸引力,2025年至今参与战配的机构浮动收益率达到137%,胜率100%。

过去一年中,北交所的市场化机制持续优化,吸引了内部人与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。尽管这样的策略提升了参与度,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,如“来历不明”的私募进入战配名单,引发利益输送的风险。

最新的规定明确了参与战配的投资者类别,包括与发行人有战略合作的大型企业、国家级投资基金以及高管设立的资管计划等。这样可以增强战略配售的公平性。

泰凯英作为审核动态发布后首家实施发行的企业,战配名单中排除了以往的私募机构,仅精选员工、保荐券商及产业合作方,展现了对“公平性”原则的重视。

不过,内部人参与战配固然能激励员工和高管,但过度集中则可能削弱外部资金参与的机会与价值,导致制度偏离初衷。因此,对于战配的“内部化”现象,市场普遍认为应进行系统性优化,以促进市场的多元化。

优化建议包括设定单一主体的战配比例上限,并延长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,以确保更长远的利益绑定。北交所应持续完善相关制度,以发挥战配机制在市场稳定和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,努力让战略配售真正成为资本市场的助力,而非少数人的“提款机”。

本文转载自“财联社”,XM外汇官网编辑:徐文强。

准备开始您的代理商事业?

现在注册TMGM代理商,即可享受业界最高佣金比例,获得专业团队支持!

还想了解更多?

探索更多代理商资讯和交易策略